「中國製造」現危機 升級換機遇

專欄

發布時間: 2015/08/27

分享:

分享:

本月初,中國先進製造技術論壇發表了內地一位製造業者,一篇題為《正在被拋棄的中國製造——參加德國漢諾威工業展感言》的文章,引起了關注。

近年來,大家都在為中國大國崛起驕傲,中國富人到全世界買房投資,企業走出去收購兼併,而官方積極推動「中國製造2025」,打造工業4.0,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因此,這篇文章是當頭棒喝,引起了業界的震撼。

雖見優勢 「中國製造」邊緣化

中國內地是「世界工廠」,全球80%的空調、70%的智能手機,以及60%的鞋,都是在中國生產的,中國製造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為甚麼說「中國製造」正在被邊緣化?

德國漢諾威工業展是世界最大型、最重要的工業展,因此,每屆展會,可反映未來製造業發展趨勢,也反映各國工業實力。

本屆德國漢諾威工業展於今年4月舉行,有25個展館開放接受參觀,當中有3個高科技展館,裏面有智能機器人,3D打印機,工業自動化信息技術、能源和環境科技、動力和控制、工業產品的生產工藝及服務和產品研發方面的前沿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高精度的各種分析設備和檢驗設備等,上百家公司各種機器人的表演,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然而,據作者的描述,在這幾個工業4.0的高科技館裏,看到一家中國的公司,找不到「中國製造」!

今年以來,3D打印、機器人等技術行業大熱,不少企業宣布進軍3D打印,而裝備製造企業紛紛轉向機器人生產,政府制定「中國製造2025」規劃,因此,「中國製造」缺席工業4.0,確實令人意外。

其餘的傳統產品的展館,主要是壓縮機、電機、機床、軸承、汽車零部件、鑄、鍛、機加、鈑金件、電子元器件、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等。但是,各展館的中間位置、好的位置,都是被發達國家和新上升的發展中國家所佔有,如ABB、西門子和每個行業的龍頭企業,以及土耳其、印度和前東歐的國家。而「中國製造」分布在每個展館的最邊、最沒人氣的位置,也沒有大的攤位。

展館產品 陳舊科技含量低

從展館展示的產品看,外國企業的產品龐大、精緻、講究、新穎、難度大;中國企業的產品陳舊、粗笨、科技含量低。

這次展會有65個國家和地區參展,6,500多個參展商,有18多萬個國外客戶來參觀和洽談。但是,據作者的描述,中國展位上的參觀者和客戶卻是寥寥無幾,很多客戶走到中國展示區,就繞開走了。

當前,「中國製造」正處於風口浪尖上,一方面由於經濟增速放緩和勞動力等成本上漲,製造業倒閉潮湧現,中國傳統製造業正面臨危機,國際企業也紛紛撤出中國,遷往印度、越南等地區;另一方面是國家積極打造「中國製造2050」,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中國產業環境發生變革,致使國際外資品牌工廠紛紛撤離。

今年以來,微軟就宣布,關閉北京和東莞的手機工廠,三星手機在越南投資100億美元,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也宣布將在印度設廠。

與此同時,內地製造業密集的蘇州、東莞、溫州等地的傳統製造業,面臨危機,近年來,不斷有企業倒閉。

從外資遷出中國來看,隨着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中國低成本優勢消失,大量外資企業將工廠搬離中國,是必然的趨勢,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近年來,中國強調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一方面人口紅利消失成本上漲,另一方面是要改變中國製造廉價代工廠的形像,提升品牌溢價能力和附加值,提高中國製造的競爭力。

不尊重知識產權 轉型路艱

不過,內地人心浮躁,無心實業,傾向於炒股炒樓賺快錢,不少企業急功近利,喜歡炒股炒樓賺快錢,不重視創新和新產品的技術研究開發,不會潛心於科研創新,也不尊重知識產權,因此,中國製造業要轉型升級,實現工業4.0工業自動化,困難重重。

為了推動製造業升級,加快實施「中國製造2025」,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主持國務院專題講座,討論了加快發展先進製造與3D打印等問題。

「中國製造2025」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這將為各個領域帶來巨大商機,例如工業機器人、控制軟件、高端機械、電氣設備及其他各行各業,未來可為境內外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中國製造的優勢雖然很明顯,但亦正在被邊緣化,因此要密謀轉型升級。(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林美芬

欄名 : 北京觀察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