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愛喔、嘛、啦 陸文批台灣腔「很娘」掀爭議

即時中國

發布時間: 2015/10/08 16:57

最後更新: 2015/10/08 17:16

分享:

分享:

國語口音不同,兩岸掀爭議。內地微信日前瘋轉一篇題為《台灣腔為甚麼這麼娘?》的文章,形容台灣國語在大陸人看來「娘炮」;台灣有語文教師發文反譏此觀點狹隘及缺乏素養。

上述文章提到,在不少大陸人眼中,台灣人的說話方式一直是「娘炮」的代名詞;但其實70年代的瓊瑤劇,林青霞、秦漢等人的腔調,和現在「康熙來了」中的台灣藝人的腔調完全不同。

江浙後裔多 閩南語多語氣詞

台灣國語為甚麼變娘?文章稱,標準意義上的「國語」來自北京地區的方言。國民政府遷台後,外省人來自大陸各地,以江浙地區為主。而江浙人腔調的鼻音原本就比山東話等北方語言較輕,ing/eng這類粗重後鼻音不會出現在口語裏,和蘇州話、上海話類似,「聽感自然比較軟糯。」

大陸文章批台灣腔很娘,引發兩岸爭議。

另一個原因是,台灣閩南語對語氣詞的使用遠遠多於大陸普通話,使台灣人的語氣「比大陸人要親和得多」。對照大陸人的口語,可發現台灣人經常在語尾加上助詞「哦、啦、嘛、耶」等,顯得很「娘」。

作者還稱,除語言本身,更重要的是,由於沒有經歷過掃蕩一切的政治運動,台灣教育相比大陸留下了更多的儒家痕迹,更注重「富而知禮」,多數台灣人的說話方式自然比大陸顯得文氣陰柔。

台灣語文教師:觀點狹隘缺乏素養

針對這篇文章,台灣的語文教師黃世宜撰文批評,認為作為泱泱大國的「強國」,「竟然有如此狹隘、缺乏民主素養的社會語言觀點,以及非常薄弱的文化視野」,令人驚訝。

有台灣網友覺得原作太偏頗,「北京腔字正腔圓聽起來才彆扭」、「是沒被台語罵過髒話吧?」但也有台灣網友認同,感嘆年輕人用語愈來愈陰性,例如「小心喔」、「燙燙喔」這些原本是媽媽哄小孩的用語,現在卻變成生活常態用語。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