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世界大動盪 專家10點預判你要知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3/20 10:05

最後更新: 2020/03/20 10:06

分享:

分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大流行,全球資本市場一片混亂,2020年3月17日晚,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起召開「全球金融市場與經濟形勢分析」網絡視頻會。會議邀請了多名重量級嘉賓參與,中國經濟形勢報告網列出專家討論10點精要,其中,專家指,全球經濟已進入衰退,目前要做的是避免大蕭條;主權債務、公司債務是當前兩個重要風險點等等,均十分精闢。

【中國經濟】多家機構降中國今年GDP預測 標普料增長2.9%

【中國經濟】疫情令政策裂變 智囊:中國勢放水救經濟

會議邀請哈佛大學教授、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傑森·福爾曼(Jason Furman),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匯豐集團高級經濟顧問簡世勛(Stephen D. King),就疫情之下中、美、歐金融市場、經濟形勢及應對策略作出判斷,並回應與會嘉賓提問。

據「財新網」報道,開幕辭中,劉世錦提出本場討論三個關鍵問題:全球疫情形勢下一步將如何演化,尾部風險幾何?疫情是否將觸發美國甚至全球金融危機?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將產生什麼影響,是否會帶來全球治理結構的改變?

【中美角力】中美硬碰硬 互賭疫情承受力

【新冠肺炎】特朗普疫情紓困措施 彭博社:目前不包括旅遊業

談到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福爾曼認為,疫情對經濟影響呈現出破壞力強,不確定性大,長期性、全球性和時效不對等的特征。長期來看,疫情造成經濟衰退而帶來的影響,甚至可能超過疫情本身危害。美國此前低估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目前看美國二季度的年度GDP會降低3%-4%,一些公司將破產關停,大型基建項目暫停建設。

簡世勛認為,疫情對歐洲經濟的影響前所未有。可以預見,歐洲一季度甚至二季度的經濟數據會非常疲軟。據他觀察,目前歐洲PMI走勢和中國在今年年初的情況非常相似。按照目前的數據估計,3月份歐元區GDP會下降1.5%,4月份可能下降3%。在意大利,全國封鎖每延長一周會使年度GDP降低0.25%或更多。

【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數據慘不忍睹 專家指改革提速才治本

【新冠肺炎】美財長:美中貿易協議料暫時不受疫情衝擊 未來或有變

朱民表示,隨著復工不斷擴展,中國經濟已經在上周觸底,開始反彈。他預計,疫情對中國1-2月消費造成的消費損失將達1.38萬億,佔全年GDP的1.2%。如果我們朝2020年GDP增長目標5.5%努力的話,由於目前疫情在全球蔓延,今年世界貿易會在去年疲軟基礎上繼續下滑,貿易淨出口貢獻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小於0.1個百分點,而2019年是0.7個百分點。這樣,最終消費將貢獻3.0個百分點,最終資本形成貢獻2.4個百分點。這是不容易的,根據「非典」經驗,疫情衝擊下。消費恢復增長速度較慢,最終資本形成拉動GDP增長就變得特別重要。

中宏國研信息技術研究院旗下「中國經濟形勢報告網」將是晚專家發言,綜合為10條,這10點預判十分精闢,內容如下:

1、 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空前巨大並將長期持續;
 
2、 全球經濟已進入衰退,目前要做的是避免大蕭條;
 
3、 當前的資本市場理性反應了目前的情況,還將繼續動蕩;
 
4、 主權債務、公司債務是當前兩個重要風險點;
 
5、 目前的形勢僅僅用貨幣政策是不夠的,要配之以財政政策;
 
6、 海外的疫情與鎖國將嚴重影響中國的外貿。目前長三角、珠三角盡管復工率高,90%以上,但效率低,只有30%左右,因為沒訂單;
 
7、 全年5.5%GDP增長會有挑戰,外貿貢獻有可能由正變負,非典經驗告訴我們消費恢復不了,所以目前只能靠新基建。下一步要拉動產業鏈與出口。
 
8、 此次新冠疫情是逆全球化的一次演練。但抗疫又需要全球協作,後續全球化或民粹主義繼續盛行值得觀察。
 
9、 英國已放棄全民免疫(herd immunity)的做法,因為意大利的現實告訴他們代價太高,已轉向美國的做法。年底前可能會有理想的治療方案,但疫苗得到明年,也可能一定時間內都沒有疫苗(想想艾滋病)。到某一時刻,人類可能要在停止經濟活動所帶來的痛苦與和新冠病毒共存所帶來的痛苦之間做選擇; 
 
10、美國大選不好預測。特朗普可能因為處理疫情不當而被選下去,也可能因為需要與疫情鬥爭,選民不想換領導而連任。目前兩黨的重點都是抗疫。

本報記者:高青

【新冠肺炎】擴散,緊貼最新疫情影響

【新冠肺炎】中國大使促美摒棄歧視和偏見 聯手應對疫情

【新冠肺炎】胡潤報告:內地企業家料疫情影響約5個月 4成對今年經濟不樂觀【新冠肺炎】iPhone新品生產受阻 美高官憂疫情重創美國經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