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中芯啟B計劃 40納米芯片年底去美國化
▲ 【中芯股價】中芯啟B計劃 40納米芯片年底去美國化
中美科技戰白勢化,美方擬封殺中芯(0981)的陰影揮之不去。日經亞洲評論日前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芯片製造商擔心美方進一步升高制裁,正在加快去美化腳步,試圖降低對美國半導體設備的依賴。其中,中芯擬於年底試驗實現40納米芯片全國產化,長江存儲也努力實現在地化目標。
中國最大芯片製造商中芯、和中國第一家3D快閃記憶體製造商長江存儲等企業,都已經立下目標,嘗試在製程中導入本土和非美國設備。多名消息人士說,一些國有芯片廠已經落實這件事。
一名消息來源透露,中國芯片業者已經從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等公司,囤積相當於好幾年的庫存。「這是一場真正的地緣政治風險,迫使中國製造商盡快擬定 B 計劃」。
長江存儲擬把設備本土化比例 從30%提高到70%
根據報道,中芯將嘗試年底之前在不使用美國設備的情況下,嘗試生產40納米芯片,三年後希望用同樣方式,生產出更多28納米芯片。
此外,據悉從5月以來,長江存儲每個月都提高使用本土設備和材料的比率,目標是讓使用本土供應商的設備比率從目前的約30%提高到70%。長江存儲正在拉攏更多中國企業成為合格供應商。
半導體產業被指攸關國家安全,因此是中美科技戰的焦點。不只中國企業,南韓三星電子和台灣的台積電都使用美國軟件和設備。
美國在5月對華為實施出口管制之後,北京當局力拚半導體業自給自足。然而特朗普政府封殺範圍擴大到其他中國科技公司如WeChat、Tiktok,高度依賴美國設備供應的中企也愈來愈擔心。
專家:本土化影響中國芯片競爭力 但長遠有需要
野村證券分析師Donnie Teng說。「長江存儲預料美中貿易戰還會升高,因此比原先預期更早訂購(設備)。」該公司 6 月就已下訂用於明年拓展業務的機械,比原本規劃時間提早好幾個月。
【中美角力】美國政府擬將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 中芯澄清與軍方無關
Teng表示,身為中芯最大客戶的華為,持續推動中國芯片代工廠研究和使用更多國內半導體設備,但進度一直很緩慢。28納米部分,中國設備僅能應付需求的 20%。
此外,中芯想打造非美國產線,還需要日本、南韓、台灣工具業提供工具和資源。
半導體製程長期被美日英等企業主導
半導體製程長期由以下企業主導:美國三大公司科林研發(Lam Research)(LCRX-US)、科磊 (KLAC-US)、應用材料(AMAT-US),以及歐洲的 ASML,和日本東京威力科創。
一些鮮為人知的中國新興企業則包括Naura、中微半導體、華海清科、盛美半導體(ACM Research)、Shanghai Precision Measurement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他們專注生產的許多工具,得到北京半導體業國家融資平台、即所謂的「大基金」支持。
騰旭投資長、瑞銀資深科技分析師程正樺 (Jonah Cheng) 說,「全面改採非美國芯片設備,勢必影響中國芯片廠的產品競爭力,但長期而言,這些美國企業的市場定位也會受到影響」。
責任編輯:鄧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