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戰】內地半導體企業急增逾7萬間 存盲目投資問題
在中美科技戰下,中國力谷芯片(又稱晶片)產業自力更生,引發造芯熱潮。截至11月30日,中國今年新增超過7.1萬家經營範圍含有芯片相關企業,按年增長31.7%。急速增長背後也存在盲目投資等問題,6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對外宣稱停擺。
多地支持集成電路發展
據內媒第一財經,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中國今年新增超過7.1萬家經營範圍含有「集成電路、芯片、半導體」的相關企業,按年增長31.7%。
今年10月以來,多地發布了相關文件支持集成電路發展。
例如,廣東省發布的《廣東省培育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均增長超過20%;江蘇常州公布的《市政府關於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常州市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鏈企業達到100家以上。
【芯片產業】武漢弘芯由政府全盤接手 這些問題未解決(組圖,有片)
截至目前,中國經營範圍含「集成電路、芯片、半導體」,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相關企業分布數據,前十省(市)分別是,廣東、福建、江蘇、上海、浙江、山東、四川、山西、湖南、安徽。
不過,數據持續增長的背後也存在盲目投資等問題,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陝西5省份的6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對外宣稱停擺。
部分出現危機的項目:
- 江蘇(近3萬間半導體相關企業):南京德科碼於2020年7月,向法院申請破產;德淮半導體於2019年陷入討薪爭端
- 四川(約1萬間半導體相關企業):成都格芯建廠不到兩年即停擺
- 陝西(約1萬間半導體相關企業):陝西坤同核心高管均離職
- 湖南(逾5,000間半導體相關企業):長沙創芯2020年被強制拍賣
上月底,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在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表示,前些年,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領域存在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情況,包括光伏等新興產業也出現過重復建設,目前,芯片制造等行業也出現了盲目投資和爛尾項目,前一階段集成電路制造方面的投資也被曝出造成巨大的損失,需要規劃和加強監督。
報道引述業內人士稱,「目前在市場上,資金充足,更多是要看脫穎而出的項目和企業。而那些停擺的芯片項目,歸根結底是立項之初就不審慎,注定了結局的失敗。如果在立項之初能進行多維度考證,而不是追風趕熱度,總體風險其實是可控的。」
責任編輯:尹航